近期“让十几万人睡不好觉的回购协议”,讲的是今年冒出一大批创业企业面临回购退出的压力,由于政策和市场的波动,今年将要触发或者已经触发了很多的回购协议,涉及大约13万个创业项目、1.4万家公司,市场上一半的创业者头上都顶着一把利剑,随时落下。
本质上,其实还是市场经济问题,盈利能力不够,市场没有信心,下雪天,谁家院前的雪都扫不完。
2019年美国开始打压华为,华为陷入巨大的经营压力,华为断臂求生,卖掉荣耀,聚焦主航道,活了下来。
2022年8月23日,媒体披露出任正非内部讲话,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,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,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。
今天分享给大家这篇讲话,主题是“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”,希望所有企业都能像华为一样,扛过这个寒冬,共同迈进市场的下一个春天。
我们要看到公司面临的困难以及未来的困难,不要以为明天会更美好,好在哪儿?看看世界经济走势,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,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。
2019年我们受打击时和今天的环境是不一样的,当时打击是瞄准华为一家公司,整个世界状况和经济并没有什么变化,发展态势是好的。
但现在由于战争的原因,由于美国继续封锁打压的原因,全世界的经济在未来3-5年内都不可能转好。加上疫情影响,全球应该没有一个地区是亮点,那么消费能力会有很大幅度下降。对我们产生不仅是供应的压力,而且还有市场的压力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们对未来过于乐观的预期情绪要降下来,2023年甚至到2025年,一定要把“活下来”作为最主要的纲领。
“活下来,有质量地活下来”这个口号很好,每个业务都要去认真执行。我在华为视频看了“张之洞”的电影,理解一个中国人在国家危难时的担当。
如果按计划在2025年我们会有一点点希望,那么我们要先想办法渡过这三年艰难时期,生存基点要调整到以现金流和真实利润为中心,不能再仅以销售收入为目标。
我们的生命喘息期就是2023年和2024年,在这两年我们能不能突围?现在还不敢肯定。
所以,每个口都不要再讲故事,一定要讲实现。
尤其在进行业务预判时,不要再抱幻想,讲故事骗公司,损失要从你们的粮食包中扣除。首先要活下来,活下来就有未来。
01
近期“让十几万人睡不好觉的回购协议”,讲的是今年冒出一大批创业企业面临回购退出的压力,由于政策和市场的波动,今年将要触发或者已经触发了很多的回购协议,涉及大约13万个创业项目、1.4万家公司,市场上一半的创业者头上都顶着一把利剑,随时落下。
本质上,其实还是市场经济问题,盈利能力不够,市场没有信心,下雪天,谁家院前的雪都扫不完。
2019年美国开始打压华为,华为陷入巨大的经营压力,华为断臂求生,卖掉荣耀,聚焦主航道,活了下来。
2022年8月23日,媒体披露出任正非内部讲话,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,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,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。
今天分享给大家这篇讲话,主题是“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”,希望所有企业都能像华为一样,扛过这个寒冬,共同迈进市场的下一个春天。
我们要看到公司面临的困难以及未来的困难,不要以为明天会更美好,好在哪儿?看看世界经济走势,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,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。
2019年我们受打击时和今天的环境是不一样的,当时打击是瞄准华为一家公司,整个世界状况和经济并没有什么变化,发展态势是好的。
但现在由于战争的原因,由于美国继续封锁打压的原因,全世界的经济在未来3-5年内都不可能转好。加上疫情影响,全球应该没有一个地区是亮点,那么消费能力会有很大幅度下降。对我们产生不仅是供应的压力,而且还有市场的压力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们对未来过于乐观的预期情绪要降下来,2023年甚至到2025年,一定要把“活下来”作为最主要的纲领。
“活下来,有质量地活下来”这个口号很好,每个业务都要去认真执行。我在华为视频看了“张之洞”的电影,理解一个中国人在国家危难时的担当。
如果按计划在2025年我们会有一点点希望,那么我们要先想办法渡过这三年艰难时期,生存基点要调整到以现金流和真实利润为中心,不能再仅以销售收入为目标。
我们的生命喘息期就是2023年和2024年,在这两年我们能不能突围?现在还不敢肯定。
所以,每个口都不要再讲故事,一定要讲实现。
尤其在进行业务预判时,不要再抱幻想,讲故事骗公司,损失要从你们的粮食包中扣除。首先要活下来,活下来就有未来。
01
近期“让十几万人睡不好觉的回购协议”,讲的是今年冒出一大批创业企业面临回购退出的压力,由于政策和市场的波动,今年将要触发或者已经触发了很多的回购协议,涉及大约13万个创业项目、1.4万家公司,市场上一半的创业者头上都顶着一把利剑,随时落下。
本质上,其实还是市场经济问题,盈利能力不够,市场没有信心,下雪天,谁家院前的雪都扫不完。
2019年美国开始打压华为,华为陷入巨大的经营压力,华为断臂求生,卖掉荣耀,聚焦主航道,活了下来。
2022年8月23日,媒体披露出任正非内部讲话,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,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,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。
今天分享给大家这篇讲话,主题是“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”,希望所有企业都能像华为一样,扛过这个寒冬,共同迈进市场的下一个春天。
我们要看到公司面临的困难以及未来的困难,不要以为明天会更美好,好在哪儿?看看世界经济走势,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,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。
2019年我们受打击时和今天的环境是不一样的,当时打击是瞄准华为一家公司,整个世界状况和经济并没有什么变化,发展态势是好的。
但现在由于战争的原因,由于美国继续封锁打压的原因,全世界的经济在未来3-5年内都不可能转好。加上疫情影响,全球应该没有一个地区是亮点,那么消费能力会有很大幅度下降。对我们产生不仅是供应的压力,而且还有市场的压力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们对未来过于乐观的预期情绪要降下来,2023年甚至到2025年,一定要把“活下来”作为最主要的纲领。
“活下来,有质量地活下来”这个口号很好,每个业务都要去认真执行。我在华为视频看了“张之洞”的电影,理解一个中国人在国家危难时的担当。
如果按计划在2025年我们会有一点点希望,那么我们要先想办法渡过这三年艰难时期,生存基点要调整到以现金流和真实利润为中心,不能再仅以销售收入为目标。
我们的生命喘息期就是2023年和2024年,在这两年我们能不能突围?现在还不敢肯定。
所以,每个口都不要再讲故事,一定要讲实现。
尤其在进行业务预判时,不要再抱幻想,讲故事骗公司,损失要从你们的粮食包中扣除。首先要活下来,活下来就有未来。
01明年的预算要保持合理节奏,盲目扩张、盲目投资的业务要收缩或关团
我们认为,全公司都要有效地使用预算,不能盲目;一切项目关闭节约出来的人力压到前线去;继续优化机关业务,合理编制人员。
ICT基础设施还是我们的“黑土地”、“粮仓”,一定收缩到一个有竞争力的复杂硬件平台与复杂软件平台,挂在上面“搭车”的项目都要摘出来;军团是建基础信息平台,更好地卖ICT基础设施,卖底座,不是做生态;终端是未来我们崛起突破的基础,但不能盲目,现在要缩小战线,集中兵力打“歼灭战”,提升盈利。
华为云计算要踏踏实实以支撑华为业务发展为主,走支持产业互联网的道路;数字能源在战略机会窗上加大投入,创造更大价值,收缩机关,加强作战队伍;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不能铺开一个完整战线,要减少科研预算,加强商业闭环,研发要走模块化的道路,聚焦在几个关键部件做出竞争力,剩余部分可以与别人联接。
第一,除了为生存下来的连续性投资以及能够盈利的主要目标,未来几年内不能产生价值和利润的业务应该缩减或关闭,把人力、物力集中到主航道来。
我们要面对现实,不要有太遥远、太伟大的理想,“快刀斩乱麻”,富余人员调整到战略预备队,再把他们组合到合理岗位上去抢粮食。
第二,我们一定要把边缘业务从战略核心里抽出来,边缘业务抽出来以后,我们先评价一下能不能做好,还需要多少资源才能做好,做不好、资源消耗巨大的业务,不如关闭以后开放让别人去做,我们不要包打天下。
如果确实是在战略管道里的,我们必须做,又做得不够好的,就改组作战队伍,换干部。
第三,如果出现了一些机会窗,我们扩大了战略预备队和干部/专家战略资源池,组成“突击队”去机会窗突击。
这些“突击队”在投入期并不算机会窗的编制,只由机会窗发奖金及补助,基本工资由战略预备队承担,这样避免过度裁员。
02坚持实事求是,在市场上的收缩要坚决
我们以前怀抱全球化理想,立志为全人类服务。
现在我们的理想是什么?活下来!哪里有钱就在哪里赚一点。
从这个角度出发,我们要在市场结构上调整,研究一下哪些地方可以做、哪些地方应该放弃。
第一,聚焦价值市场、价值客户,把主要力量用于正态分布曲线中间的一段。
放弃一部分国家,如五眼联盟、印度,我们在市场上就彻底放弃了。我们也有“肥肉”市场,把原来“啃骨头”的人员调去“啃肥肉”。
第二,对于艰苦国家和地区,作为将来要提拔的新生干部的考核锻炼基地。
有些国家产粮少,我们虽然还要做,但能否不再派“士兵”守在雪山顶,因为下来后他还是“士兵”。雪山顶是考验人的,有潜力的新生干部下来就有机会升“军长”。
因为小国容易综合化,他从概算、预算、合同投标、交付、工时定额计算、解决方案一起干,都做完了,回来在干部履历表上一填,升“将军”11道门槛,就过了5-6道。
当然,有些员工守“边疆”己经很长时间,回国收入减少,还涉及孩子上学问题,他自愿留在这些国家继续干,也不要强行调回国。
第三,海外回国的员工要优先获得技能培训和上岗机会。
从海外归来的员工要有一个保护期,保护他再上岗,保证他获得一定的培训。艰苦国家的人员技能可能比国内差,因为他没有现实作战环境,怎么进步呢?就如高原上的士兵,虽然他站得很高,但并没有吸收什么宇宙能量。
他们付出了代价,不能一回国就考试,然后被淘汰了,这样艰苦地区就没人愿意去。
所以,我们要保证回国员工有岗位安排,有宽松的学习时间,至于这段时间他的能力没有追赶上来,就另当别论。
03财务要做好现金流的规划,危难时期主要是要“造血
我们虽说2025年会转好,但万一到时没有“炮弹”,怎么办?所以,那是美好的计划,我们要有安全的粮食措施。
第一,公司有两大支出:给员工分红,包括工资稳定,这是增强内部的信心和凝聚力;给银行还贷,这是增强社会对我们的信任度。
大家要想到,华为公司有20多万员工,一旦发不出工资,我们好不容易凝结起来的战斗力也是会“树倒瑚孙散”的。
大家心里也要有一杆秤,国家是不可能来救华为的,如果我们要了国家的钱来生存,就会被老百姓垢病,说华为拿国家的钱发高工资。但我们不发高工资,能汇聚这么多优秀人才吗?
因此,我们要自己创造财富,保持盈利能力,保持运营现金,自己养活自己。
第二,我们有些项目有投资风险,目前还没有算进来。
已经存在较为明显的潜在风险的项目,不要再抱有幻想,要尽快浮出来,让审计做结论,从账上削除掉。将风险量化,从帐面利润中消除,是为了利润更加稳健。
与此同时,我们依然可以继续管理这些已经被消除的资产,通过管理让风险变为适当的收益。我们心里不要带有一种泡沫幻想,一看报表挺好,决心就挺大,但到时实际赚不到钱的。
04夯实责任,奖金、升职升级与经营结果挂钩,让“寒气"传达到每个人
第一,在今年和明年的考核中,要提升现金流和利润的权重,宁可销售收入下滑一些,但利润和现金流要增长。经营性利润增长的奖金要多一点,激励大家去争抢利润。
第二,各责任中心签署考核责任书,公司要针对基于KP工的对等奖赏机制。
明年正常升职升级不变,但要加强与责任对等挂钩,一年一年让人感觉到天冷,但我们的转换要有耐心、热情。我曾给常务董事会讲过,基本工资框架不要变,这是一个刚性指标。
但员工优秀了可以升职、升级,奖金可以有很大弹性。为什么有弹性?鼓励大家上战场抢粮食去,前线与机关不一样。
第三,今年各个业务的奖金一定要拉开差距,决不允许平均,逼迫大家实现抢粮食的短期目标。
过去公司的政策基本是摆平,大家没有感觉到冬天的寒冷,每个人都盖被子,只是厚一点、薄一点而已。
今年年底利润和现金流多的业务,奖金就多发一些;不能创造价值的业务就是很低的奖金,甚至没有,逼这个业务“自杀”,把寒气传递下去。
公司管理层与各个业务团队己经约定的奖金公式、粮食包要有信用,不能根据业务的情况随时调整,否则,大家就不会把业务都用在冲锋业务上,而是把精力用在内部沟通和规则调上。
我曾对军团讲“要把短期目标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”,目前我们要活下来,不是为了理想而奋斗。军团比赛就是年底比奖金,因为奖金不是公司给的,是军团自己挣来的利润,而且还交给公司一部分。
如果挣不到粮食,我们要敢于不发奖金,因为员工的基本收入可以开支生活必需品。
当然,有些战略业务短期内创造不出价值,我们可以通过评定的方式来确定;但很多业绩差的边缘业务一定要砍掉。这就是调整、巩固、充实、提高。
05质量是第一生命力,我们要坚持这样的路线
研发要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负责并承诺;服务专家要具有综合性能力,相当于研发专家。
第一,“质量不好的产品是研发人员的耻辱”,这句话应该贴到研发办公区的墙上。
现在全世界网络故障频率越来越高,一个事故就可能摧毁整个市场的信任体系,“100-1=0”。对我们研发来说,单板的研发、单个器件的研发、系统的研发,一定要把质量作为首要。
质量是研发制造人员对市场服务人员的最优支持保障,如果产品质量不好,就相当于让弟兄们冒着枪林弹雨、冰天雪地、炎热酷暑、新冠病毒在前线冲锋。
所以,我们要建立反向考核机制,一线反向考核不仅要考核机关服务组织,也要延伸到产品线。坐在办公室还做不好质量,那就要收缩战线,提高竞争力。
第二,我们要提高服务体系的地位,服务专家对事故、对网络体验要有综合判断能力。
过去我们重研发、轻服务,现在我们也要重视服务体系,要重视我们的网络不出问题,体验要好,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,有比较后西方就会增加对我们的认同。
我们要提高GTS的地位,对GTS专家的评价不亚于研发专家,因为长江水流通了,就不需要一环一环的“握手”。人力资源价值体系要有正确理解。
06科学合理地控制库存,我们要从过去恐慌性的自救改成有质量的自救
前段时间我们解决库存积压问题的压力很大,因为这几年为了应对供应危机而大幅度增加库存,我们高层从战略上要承担责任。
增加库存和技术进步实际有很大矛盾,因为电子技术迭代快,可能过几个月就不能用,或是能用但卖不出去,就造成库存和浪费。
现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要注意合理地压库存,不要因为过大库存而造成公司的利润不足和现金流紧张,从而构成我们新的危机。
在战略关键机会点上、生存危机点上,我们可以不惜代价投入;但在非战略机会点上不能乱花钱。
卓越商学聚焦洞察中国企业增长的实操经验,联合多名华为经营实战专家和前高管,在9月25-27日在上海举办《营销体系建设训战班》,旨在助力企业把战略变为现实,让高管在同一顶层设计下作战。